内地互联网公司赴港上市潮,难救香港本土互联网
但香港为何要进行“同股不同权”的变革呢?香港今天的求变,或许与香港与科技互联网绝缘了20年息息相关,它需要一些新的经济型公司来为香港带来一些改变。
但在不久前,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的一句话就印证了这种求变的焦虑:“港交所为什么要改革,阿里巴巴去美国上市了,我们再不改,小米也要去美国了。”
有人说,香港就像手扶电梯,现在走得越来越慢,越来越平。
但到了2018年的香港,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一些变化,至少,铜锣湾大街小巷的店铺已经贴上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码,而在去年,香港苹果日报还曾经刊登文章称支付宝是“伪先进”,有信用的上等人,不用支付宝。
香港互联网的机遇、泡沫与错失
而从互联网创业氛围来说,香港的创业氛围一直广受诟病。我们知道,国内这些互联网公司纷纷赴港上市,但香港本土却是互联网创业的荒漠,也缺乏自己的互联网巨头。
香港市场本身就小,但互联网讲究规模经济,这直接导致互联网创业的土壤与氛围的缺失,香港年轻人对失败的承受度也很低,之所以如此在于年轻人被香港的高房价绑架。香港已连续第8年被美国咨询公司Demographia评为全球房价最难负担的城市,香港的高房价挫伤了香港年轻人创业的积极性。
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,转载请注明出处!
上一篇:亚马逊网站Prime Day崩溃,34亿美元销售额遭冲击
下一篇:已是最后文章